#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佑斌
原标题:3000多专利才卖172万元,我们应该怎么看?
最近,阿里网站一则专利拍卖消息引起业界关注,金立通信的3356件专利公开拍卖,最后成交价不到172万人民币。平均价约512块,这个价格显然远不够申请费。这件事引发人们对专利价值的讨论。为什么中国企业的专利老是卖不上价格?前一阵暴风科技的专利拍卖,最后也是白菜价成交,121件专利才卖13万元。而与此相比较的是,加拿大北电破产时,6000件专利卖了45亿美元,还被抢购一空。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笔者大体上浏览了金立这次拍卖的专利,虽然写的是3000多件专利,但实际上大部分专利都失效了,真正有效的才四五百件,而且很多还做了质押,有他项权利的存在。准确的说应该是四五百件专利售价172万元,除了质押的折价,实际上可能只有300多件专利有完整的权利。不过即使这样,每件专利的售价也才折合五六千元人民币。
这些专利的内容大部分基本上都与移动终端相关,对应的产品市场非常大。这个领域的专利不发挥作用则已,一旦对上市场的产品,价值都会非常大。
所以这些专利的价值不能用平均价来衡量。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这四五百件专利中,可能有三五件专利是有价值的,其他的专利基本上算是白送。而购买人也是可能看上了其中的三五件,甚至一两件专利。即使有一件专利发挥价值,购买的人也大赚一笔。
专利要卖上价格,最基本上的逻辑是能限制到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限制到的产品销售额越大就越值钱。判断这批专利是否值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分析下这些专利能够打击到市场上多少有价值的商品或者潜在的商品。具体的标准就是这批专利能有多少可以做出权利要求对照表(CC)。
读者只要稍微留意下就会发现,这些专利显然很多无法做出比对表,因为不少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是直接对应到自己的特定产品结构和功能,这些产品一旦停产,专利的权利要求就没有了对应的产品。没有对应到具体产品的专利是很难变现的。
大部分中国企业的专利都有类似的情况,申请的专利最多只能覆盖到自己的产品,出于保护自己产品的思维,权利要求的范围会限制得比较窄,所谓防御之用。专利基本上跟着自己的产品走,也不大考虑在国外进行布局。如果要对这些专利做权利要求比对表,只能对上自家的产品,企业破产停售产品,专利肯定卖不到好价钱。买专利的人做不出比对表,也就没有了赚钱的依据和基础,找谁去要钱呢?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佑斌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3000多专利才卖172万元,我们应该怎么看?(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如有想看文章主题内容,欢迎留言评论~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详情!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