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利申请是企业知识产权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专利申请中,是否能够与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是决定专利申请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笔者专利代理经验,简述了企业在与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沟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旨在建议企业如何有效的与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进行有效沟通。
关键词:专利申请 企业 代理机构 沟通
一、引言
2016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关键一年。产能的升级、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成为了当下的最热词汇,而这些,都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支持。在过去几年中,随着政府的政策导向以及企业自身知识产权认识的加强,我国的专利申请量逐年提高,就2015年而言,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279.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达到110.2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引导专利申请数量向专利申请质量的转变。那么,企业在专利申请活动中,如何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就成为了摆在企业面前,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目前企业的专利申请活动中,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和运营成本的限制,自身并未组建专业的知识产权部门,所以,通常是将知识产权业务委托给相关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代为办理,企业与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之间是否能够有高效的沟通交流,就成为了影响专利申请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下文将以专利申请的流程作为框架,简述企业在于代理机构交流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委托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重要性
企业申请专利的途径通常是两种,一是专利由企业自己申请,即专利文件由企业技术人员撰写,然后直接递交专利申请;二是把专利申请的业务委托给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办理,专利文件由专利代理人撰写,并由代理机构代为提交相关申请文件。
笔者认为,专利申请是一个严肃的法律过程,就申请程序而言,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例如,在提交专利申请过程中具体要提交哪些手续文件,提交哪些申请文件,手续文件如何填写,申请文件的格式如何布置,都应该严格的按照《专利审查指南》、《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要求;而对于申请文件本身,对于保护客体的把握,特别是权利要求书部分和说明书部分的撰写和布局,不仅在申请过程中决定了相关专利是否授权,也影响着专利的审批速度,更为重要的是,其还决定着专利的保护范围,以及专利权的稳定性,这些在专利申请授权后,涉及到专利无效或者侵权诉讼时,如果在前期撰写过程中存在有任何失误,都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企业,不论技术本身创新高度有多高,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如果专利申请文件不符合《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及《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就有可能无法取得授权;即便是取得了专利权,如果权力要求保护范围过小,也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技术,竞争对手只要略做改动便可规避专利的文件所涉及的保护范围,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所以,笔者认为,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不同于技术性文章或技术论文的撰写,是一项不易被企业技术人员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在专利申请活动中,建议企业,特别是未设立知识产权部门的企业,应该委托具有代理资质的专利事务所,指定相关领域的专利代理人来代理相关的专利申请业务,如此,不仅可以提高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减少审查过程中的补正次数,节约审查时间,也可以使技术方案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提高专利权稳定性,降低专利权被无效的风险,提高侵权诉讼过程中的胜诉几率。
三、企业与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前期交流
目前,很多企业认为自己并没有专利申请需要,通常是在有专利申请需要时才与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开展合作,这样的认识存在有较大的隐患。因为企业对专利本身认识不到位,对知识产权的了解也不够深入透彻,不知道自己企业的哪些技术可以或者应该申请专利。在有迫切专利需求时才仓促的与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开展合作,在时间紧迫的前提下,知识产权代理机构难以有充裕的时间进行专利申请的相关检索和布局,以及与发明人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沟通和交流,虽然最终是提交了申请文件,但是,却难以保证专利的质量,使技术方案的保护留下大量的空白区域。
所以,笔者认为,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应该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开展交流合作。
在该阶段中,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作为知识产权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和义务充当知识产权宣讲大使,通过开展知识产权的专题讲座,向企业科普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例如: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如何申请专利、什么技术能申请专利、遇到侵权诉讼时应该如何着手处理等的问题;并且,协助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
企业在该培训过程中,形成主动的知识产权思维,例如,在项目立项、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活动中,主动的进行相关领域和地区的专利检索,分析侵权的风险,避免重复研发,思考如何使技术方案得到有效保护。在企业形成主动知识产权思维后,在涉及知识产权相关活动时,可以较为合适的选择知识产权结构的介入时机和介于深度,以形成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四、企业与专利代理人的技术方案交流
技术方案是一个专利申请文件根本,在专利申请过程中,企业掌握着技术方案的核心,而专利代理人掌握的是在深入了解技术方案后,如何进行专利布局、策划和撰写,如何将二者良好的结合,是形成高质量专利的基础。
在实际代理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技术人员对技术了如指掌,但是对于专利知识却知之甚少,不知道需要提供哪些资料给专利代理人,与专利代理人沟通的时候,往往不能将有用的技术信息过渡给代理人,给专利代理人理解技术方案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代理人为了明确技术方案,通常需要反复地和技术人员沟通和索要技术资料,不仅耗费了双方大量的精力,而且还延长了专利的申请周期,延缓了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如有其他企业或者个人在这期间提交了相同技术的专利申请,还使企业错失了申请专利的良机,获取不了专利权,对于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所以,在企业有意向申请专利时,应及时与专利代理人取得沟通,专利代理人入驻企业,直接与技术人员进行初步技术方案交流,专利代理人在了解技术方案的同时,培训技术人员,让技术人员明确应该提供的技术资料,引导技术人员学会撰写详尽的技术交底书,在技术人员撰写技术交底书的过程中,专利代理人可以通过相关检索,消化初期交流的技术方案,为后期的专利文件撰写工作积累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五、技术交底资料的撰写
技术人员在技术交底资料撰写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详细介绍本领域的技术背景,以技术背景为基础,阐述在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进而引出本次专利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结合相关图纸和其他辅助资料详细的描述技术方案,并阐述本次专利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或者存在的技术问题,并详细描述本次专利申请所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在技术交底资料中还应该尽量阐述整个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各个技术方案的评估和筛选过程,是否存在有其他替代技术方案,使代理人了解整个技术方案的形成思路,如此,形成一个完备的技术交底书。
六、专利申请方案的初步策划
专利代理人在收到技术交底书后,首先应深入研读交底书内的技术方案,了解整个技术的设计思路,在存在有不理解之处时,应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消除疑问;在代理人理解技术交底书时,若有替代方案或者进一步的设计思路,应该与技术人员技术沟通,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是否将该方案也纳入本次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代理人完全理解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对技术方案进行分解,并且进行检索查新,确定出本次专利申请活动中的核心技术要点,然后对该核心技术要点进行全方位的专利布局,形成专利申请方案,该申请方案包括专利申请主题、各主题所保护的技术要点以及各主题的申请类型。
七、专利申请方案的确定
企业在收到专利代理人的专利申请方案后,应该从技术专业的角度审核各个主题和各主题所要保护的技术要点,并以企业自身需求角度出发审阅权衡各个主题的申请类型,然后对申请主题进行补充或者选择性的舍弃,对所要保护的技术要点进行指正,最后形成专利申请方案的审阅意见,并将意见及时反馈给专利代理人。
专利代理人在收到企业反馈的审阅意见后,应仔细阅读该意见,并及时与技术人员或者企业的知识产权部门进行沟通,交换意见,需要的时候,应开会讨论,形成最终的专利申请方案。
八、专利申请文件的定稿
专利代理人在明确最终专利申请方案后,及时的进行专利文件的撰写,在撰写过程中,需要保持与技术人员之间的良好交流,某一份申请文件完成后,应及时发给技术人员审阅,技术人员审阅过程中,应该审阅整个申请文件,特别是说明书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描述是否准备,是否存在原理性的错误,是否存在有阐述不充分的地方,并及时将意见反馈的专利代理人,如此,形成最终的定稿申请文件,待相关专利文件定稿完成后,进行统一的专利申请提交工作。
九、专利申请的答复过程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大多都会涉及到审查员下发的审查意见,特别是发明专利,在专利代理机构收到审查员下发的审查意见后,应该及时的将审查意见、申请文件和对比文件转发专利代理人和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应该仔细阅读上述文件,并针对审查意见给出相关的意见,代理人根据技术人员的意见,然后再与自己的意见综合后撰写出意见陈述书,交由技术人员审阅,再次交流后形成定稿的意见陈述书,然后提交。
如上述往复,答复各次审查员下发的审查意见,直至该专利申请结案。
十、结语
专利的申请,是企业与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合作完成的工作,任何一方都应尽职尽责的完成自身的工作,并尽量协助对方完成对方的工作,如此才能够搭建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同时,企业与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在上述的交流基础之上,还应以专利申请为基础,开展企业与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之间的专利前业务(例如:立项检索、侵权风险分析、规避设计等)和专利后业务(例如:专利无效、侵权诉讼等),使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能够较为全部的参与到企业的知识产权活动中,与企业之间保持良性的互动,共同发展。
作者简介:
庞启成 就职于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专利代理人。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