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文章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编者:陈可南
原标题:《专利检索:工具与技巧》精华内容选编
本文内容选编自《专利检索:工具与技巧》讲解了专利检索的方法和途径,可以为初入门者提供很好的帮助与指导。
关于专利检索
在开始检索之前,必须始终铭记以下信条:
专利检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专利检索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
在现有技术检索中,恰当地使用三种基本检索方法非常关键——分类检索、文本检索和引证检索。该原则的适用有一个例外,当检索新兴技术时,相关的分类表也许会有所滞后。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分类表下没有它们应该有的子类或小类。
确认主题特征
确定检索范围时,首先应当通过回答下列问题,将发明划分为独立的、可检索的特征: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本发明是什么?
本发明做什么?
生成关键词:发明本身是一个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包括发明实质是什么以及发明做了什么,可分别称为发明的“结构”和“功能”。这些关键词并不是实际的检索表达式,但是可以用来组成检索表达式,获得与该发明有关的所有关键词。关键词包括与发明各部分有关的同义词和对等词(Synonyms and Equivalents)。对等词与同义词不同,它们是可替换的部件或方法,使发明以相同的方式工作并达到相同的目的。
选择分类领域
专利检索最初的形式就是借助专利分类领域进行检索。
查看非常相关的专利:采用这种方法作为分类检索的起点。通过关键词检索找出少量非常相关的专利。只在专利名称(TITLE)和摘要(ABSTACT)中检索。尽量查找最近公布的授权专利,因为分类表每隔几年就会修订。在此步骤中须忽略公开申请。因为在授权之前,审查员可能会给专利申请划分不同的分类号。要留心你在初步检索时反复看到的(跃入你眼帘的)小类。花几分钟时间查一下小类名称,了解它们涉及的技术主题。
准备初步文本检索表达式:检索是一个不断反复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检索过程中只使用最初生成的一套文本检索表达式,并确保检索的彻底和完整是根本不可能的。检索表达式应当在检索过程中不断修改。通过确定技术主题范围将发明分解为独立的、可检索的技术特征。
专利文献评估
判断专利文献的关联性时,专利检索人员一般会做两件事:选择专利的适当组成部分,根据其内容判断专利与检索的关联性;判断发明与所审查文献共有的具体技术特征。
根据发明技术特征确定关联性:分层决策树:通过对专利文献各组成部分的任意组合,首先确定所检索发明的最核心特征是否满足。如果是,对该文献进行更详细的研究,确认下一个重要特征是否满足,以此类推。如果不是,就将其从检索结果中排除,不再考虑。
分层决策图
核心技术特征对专利文献评价的决策过程至关重要,必须确保它们的准确性。这些技术特征是决策过程的首要标准,如果出现偏差,全部检索将会被扭曲。它们必须足够具体,同时还要具备充分的概括性。
在专利文献关联性评价及排序方面,可以准备一份列出重要技术特征的工作表,并对专利文献中披露相同或相近似技术特征的内容做出标记。工作表可以通过将特征图转换为特征矩阵(Feature Matrix)创建。特征矩阵有三个用途:(1)阅读文献时记录你的评价,(2)标记现有技术文献中需要进一步审查的内容,(3)客观判断与检索技术主题最相近的专利文献(比如,披露了最多的技术特征)。
分类号检索
对核心和次要分类号进行系统的、穷尽的检索,才能得到可以信赖的检索结果。每次检索都应当进行文本检索和分类检索。
核心分类检索:与技术主题最接近的大类和小类构成了检索的核心分类领域。最相关的专利文献因其核心结构特征或功能被分入核心小类。这类文献应当进行彻底检索,并分别阅读每篇专利文献来确定关联性。核心分类要进行完全、彻底的检索。但是,如果核心分类属于不同等级,一般会认为只需要检索最上位的小类即可(因为上位小类涵盖了下位小类)。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上位分类并不自动包括所有下位分类的专利文献。比如,上位小类A包括下位小类A1,A2和A3。但对分类A进行检索,与分别对A1,A2和A3的检索结果并不相同。如果技术主题不属于A1,A2和A3,那么审查员会将该技术主题分入上位小类A。因此,在核心分类检索中,必须对所有确认的小类进行彻底梳理。
次要分类检索:次要分类是与发明次要特征和次要功能有关的分类号。发明的技术特征可能包括次要特征和次要功能,并分入与主要技术领域类似的领域。是否需要像检索核心分类那样对次要分类也进行彻底检索取决于时间和预算。但是,至少应当使用谨慎限定的文本表达式对次要分类领域进行检索。每次只用一组关键词来限定次要分类号。
全文检索
文本检索基本上就是一个反复放大和缩小的过程。相比在搜索引擎中随意输入关键词,采用策略性的手段进行文本检索是非常重要的。每一项发明通常是针对单一技术问题的单一解决方案。但全面检索的结果会包括很多专利文献,它们可能是针对相同技术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也可能是将相同的解决方案应用于不同的技术问题。于是,专利检索人员会陷入这样的窘境:即,如何找到解决同一技术问题的所有解决方案?又如何找到可用同一技术方案解决的所有技术问题?答案是,采用系统性的渐进式文本检索,从多个方向和角度对检索主题发起“攻击”:
从通用结构或功能开始(宽的),以技术问题(窄的)为方向逐渐加入文本检索式。
从通用技术问题开始(宽的),以相关结构或功能(窄的)为方向逐渐加入文本检索式。
从组合的技术问题、结构和功能开始(非常窄),通过减少关键词扩大检索范围。为了避免重复,这个方法需要扣除每一个在先检索式的结果集。
如果只从一个方向使用渐进式文本检索,会遗漏用于解决相同技术问题的其它结构或功能,也同样无法发现可用相同结构部件或功能解决的其它技术问题。因此,建议至少从两个方向实施渐进式文本检索。
引证检索
从字面意义上讲,后向引证(Backward citations)是指被目标专利引用为参考文献的专利文献或出版物。在审查过程中,它们会被专利审查员或专利申请人引用。前向引证(Forward citations)是指随后被其它授权专利引用的专利文献和出版物。引证检索有以下优势:第一,这种检索以专利申请人和/或授予专利的审查员实施的在先检索为基础,可以让你了解专利审查员对发明的理解以及她认为相关的技术;还可以帮助你了解审查员的思考过程及其对技术主题的限定。如果将引证检索向较早或较晚的专利延伸(被引用文献的引证检索),就可以将技术发展过程形象化。
引证检索可以产生大量而且相关的结果,从中也许可以找到符合限定条件的专利,也有可能比先前发现的专利更为相关。重复检索后还可能发现其它更为接近的专利。如果可以系统化的实施,引证检索通常会发现一系列相互交织的专利,逐渐接近你的预期结果并加强你对该领域发明的理解和认识。
当你不知从何处开始时,引证检索会非常有帮助。你可能只知道你的专利或相关专利的情况。实施引证检索后,你会逐渐发现技术的发展过程、术语和可替换检索词,甚至特定发明的特有术语。相比之下,分类检索和文本检索都假设检索人员了解相关技术的术语、近义词和对等词。如果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检索质量就会很糟糕。而引证检索可以增强检索人员对技术领域的理解,并据此相应地调整检索策略。
后向引证检索:后向引证检索通常用来查找一项技术的首个基础发现。当审查员可以在审查中自由拟订驳回意见时,被引用的文献有时并非对症下药。
在选择一件专利作为后向引证检索的起始点时,应当关注该专利权利要求书的关联性。审查员是以专利的权利要求书为依据进行专利检索并引用文献的。因此,如果发现一件专利公开的实施例比较接近检索主题,但该实施例却未在专利的权利要求书中体现,那么就不应当选择这件专利进行后向引证检索。但是,如果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与检索主题一致,那么为这件申请授权的审查员也必须检索这些技术特征,并且很有可能引用与这些特征相关的文献。
前向引证检索:与后向引证检索相反,在选择一件专利作为前向引证检索的起始点时,必须强调该专利公开的主要实施例的关联性,而非权利要求书。一件披露新颖或独特技术特征的原创专利会被频繁引用,无论该技术特征是否在权利要求书中。因此,在检索某特定技术的改进时,查找首次披露该技术的基础专利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策略。
检索国外专利文献
一次彻底的国外专利检索对所有类型的检索(除侵权检索外)而言都非常重要。国外现有技术可以用来使专利无效或者使新的发现失去专利性。了解国外专利前景对确保自身专利的有效性也很关键。
检索vs.分析:有何差异?
以上为本文摘录其中关于专利检索的部分精华内容,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裨益。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编者:陈可南
编辑:IPRdaily赵珍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推荐阅读
2018中国·海淀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正式开启!(报名详情)
“投稿”请投邮箱“iprdaily@163.com”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cn 中文网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