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谁在引领新兴技术发展并走在世界前沿?栏目介绍
《区块链技术专利百人汇》是IPR daily发起的专注区块链企业人物对话栏目。本栏目采访人物部分来自2018年2月IPR daily发布的《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榜单,不限于其他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公司就“企业优势、技术创新、专利保护”等话题形成专访文稿。与我们共同把脉技术发展趋势和专利保护。本栏专访的企业,也是2018年“GBIPS·2018全球区块链知识产权峰会”的重要参与方。(本栏负责人兼专访:梦婷君 18810987697)
来 源:IPR daily中文网
受访人:蚂蚁金服副总裁兼首席知识产权法务官Benjamin Bai博士
专访人:IPR daily梦婷君
蚂蚁金服副总裁兼首席知识产权法务官Benjamin Bai博士
2018年2月6日,一篇“爆炸性”文章一日之间惊醒区块链、比特币和科技圈的梦中人。让原本就处在风暴眼中心的区块链技术再次席卷浪潮。同时有关“区块链技术专利”也被广大媒体广泛提及。
这篇爆炸性的文章,源自IPR 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一则“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榜单。数据提取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数据范围为2017年全球公开公告的专利数量,包括发明申请、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100名企业中,中国入榜企业占比达到49%之高,其次为美国占比33%。而阿里巴巴集团以全球专利总量49件排名第一,美国银行排名第二。
一直以来在电子商务领域举世闻名的阿里巴巴集团居然在深耕区块链?而且不知不觉将区块链技术专利布局到全球第一!
消息一出,震惊全球!
区块链技术从最早2008年11月发展至今,已经历区块链1.0——数字货币;2.0——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3.0——DAO、DAC-->区块链大社会(科学,医疗,教育ETC,区块链+人工智能)三个进化阶段。
那么问题来了,区块链发展至今的10年时间里,世界各大企业对比特币和其他类别的数字货币肯定早有布局。但为何不是深处区块链概念之源的美国企业布局最多?而是阿里巴巴集团这样一家中国民营企业走在了世界前端?
这的确令人倍感震撼,但也是理所必然!
通过这篇专题报道,IPR daily将帮你了解这起火热事件背后的真正主角——蚂蚁金服的技术实验室和蚂蚁知识产权事业的负责人。
谁在引领新兴技术发展并走在世界前沿?
此前不久,IPR daily独家获悉,成立于2014年(前身为支付宝)的蚂蚁金服集团,截止到2016年底,国内已申请专利达3200多件。(点击可阅读原文)
记者预判以其“每天7件的速度递增”情势发展,至2018年底,正式成立四年的蚂蚁金服全球专利申请有望破万。其本国单年(2015、2016年)的年申请量均超过了在美股中一直有科技股梦之队之称的Amazon和Facebook公司。
2018年6月8日,蚂蚁金服对外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结果——140亿美元的融资总金额!
同时蚂蚁金服调整集团战略,从此前的“支付及消费金融服务”转型为“技术服务”。
这一重大地调整意味着,蚂蚁金服作为一家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将成为集团营收的中流砥柱。
此次重大战略转型是蚂蚁金服的未雨绸缪之举。近年来,蚂蚁金服持续在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金融云(简称:BASIC)科技战略。2017年初,蚂蚁金服就宣布将自身定位为TechFin——依靠技术、数据输出助力金融。
以区块链为例,其专利申请量位居第一是理所必然。
蚂蚁金服作为一家高估值且在技术创新上能持续造血的科技独角兽企业,通过自身人力、实力、财力的独特优势布局技术研发,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金融云这五大新兴技术上已领先发展,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均呈高速增长态势。
同时,蚂蚁金服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关联企业,蚂蚁区块链团队一直在为阿里“打假”工作输出技术支持,多年前已低调布局区块链专利,技术领先亦是理所必然。
根据本次采访记者了解到,蚂蚁区块链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从首个公益链切入,到互助保险,到商品正品溯源,再到租赁房源等等溯源技术已经在落地应用。目前,公益链的新版-可信数据存证,已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使用。公益链技术对于捐出的每笔钱,从个人账户流入基金会,再进入公益执行机构,到最后进入受益人账户的整个流程——哪天?几点?多少钱?都一目了然。
2017年11月,蚂蚁金服自研的区块链技术首次落地应用在食品安全和正品溯源上。产自澳洲、新西兰的26个品牌的奶粉,如雅培、爱他美、惠氏、贝拉米等,每罐奶粉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即溯源二维码。用户在天猫国际上购买并收到奶粉后,打开支付宝App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知道包括产地、出厂日期、物流、检验等所有信息。和此前商家自录入商品信息不同的是,区块链是让多位“记账师”公正、独立地完成记账,并且这个记的账是达成共识的。一旦记账完成,记账的数据就不可抵赖、不可篡改。
用区块链给洋奶粉办“身份证”只是第一步。天猫国际的全球原产地溯源计划,未来将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3700个品类,14500个海外品牌,也将向全行业开放,赋能整个行业。
谁是蚂蚁金服首席知识产权法务官?
2017年蚂蚁金服举办了首届“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创新改变生活”宣传活动。
行业人常言道,知识产权是一个小圈子行业。
但即便是在如此精专的小圈子中,行业对行业、企业对企业、服务机构对企业在工作接触中,绝大部分人无法一提起谁人就知道“他现在何方”。或许听说过谁人处理过的知名典型案例,但却从未与此人打过照面。而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务工作属性,更让许多选择从台前到幕后的IP人几乎“隐身”。
留学国外、担任过诸多全球500强公司备受信赖的法律顾问。外界对蚂蚁金服的知识产权负责人是谁?少有能准确说出姓名之人。一则主人公较为低调,二则他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屈指可数,而本次采访也可谓机会之不易。
针对蚂蚁金服短时间内在专利申请中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外界对蚂蚁区块链专利申请第一事件的高度关注。为此,IPR daily记者有幸走进蚂蚁金服Z空间,专访了蚂蚁金服副总裁兼首席知识产权法务官Benjamin Bai博士。希望借此机会,一谈蚂蚁实力,二谈个人经验,三谈专利保护、四谈行业前景,以期外界对蚂蚁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有一个全新认识。
Benjamin Bai博士工作经验十分丰富,如果用“行话”来体现资深程度,他是华人在海外最早从事知识产权事业的法律人士之一。
1982年,年仅16岁的白建民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毕业时21岁!
1988年,他选择继续深造,来到了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有美国南方最高学府之称的——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攻读化学系并取得化学博士学位。
或许是时间巧合,或许是意识到知识产权法律专业的意义和可观的发展前景。
1982年至1993年,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逐步建立。
1994年,Benjamin Bai再次深造,在得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攻读法律,获得了法学博士。至此,在学业上,他获得了“双博士”之荣。
走出校园后,他的知识产权律师职业生涯自此开启。在美国执业的十年期间,他仅用六年半就做到了合伙人。
在律师执业期间,Benjamin Bai在涉及全球专利诉讼事务上的业务遍布亚洲、美国和欧洲。
生长在中国,但具有丰富的美国专利法执业经验,擅长代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知识产权维权事务以及代表中国公司在美国侵权案的应诉。基于丰富的中国知识产权执业经验,他曾为众多大型中国、美国公司的董事会提供过知识产权领域的战略性法律咨询服务。
回国深耕十余年间,Benjamin Bai还相继担任过两家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在上海办事处的合伙人。
2016年9月,Benjamin Bai正式加入蚂蚁金服。
问及为何放弃规划更自由的律所合伙人身份而加入蚂蚁金服,Benjamin Bai坦言“加入蚂蚁金服原因很简单。蚂蚁金服致力于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机会,用技术为全球占80%的人群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我被这样的目标和愿景深深吸引,相信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这样的企业,也相信蚂蚁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十余年工作经验,Benjamin Bai对律师这一职业有深刻认识。加入蚂蚁金服后,从乙方到甲方的角色转换,对比更为明显。他认为此前20多年的积累都是加入蚂蚁金服的铺垫。作为一名知识产权法务从业者,达到能影响并帮助公司业务发展并制定策略,是加入蚂蚁金服之后才有的体验。
加入蚂蚁金服后,Benjamin Bai要求知识产权团队紧跟业务,而业务和技术部门要定期同时进行知识产权法律培训。
IPRdaily:从一名律师合伙人到出任蚂蚁金服副总裁兼首席知识产权法务官,从乙方到甲方的角色转换,您有何感触?
Benjamin Bai:从外部律师转换为企业内部律师,主要有三点感触:
1、企业律师与业务部门需建立深度的协作关系;
2、企业律师要解决业务的痛点,且当天就得解决;
3、最关键之处在于,内部律师了解公司定位,在法务层面上可发挥更大作用。对于哪些路可走哪些路避开,需要准确把握。这种法务决策性对公司影响重大,外部律师一般没有这样机会达到。
IPRdaily:任职在一个估值过千亿美元的科技独角兽公司担任副总裁兼知识产权法务管理工作,您是否会倍感压力同时怎样给自己定位?
Benjamin Bai:当一个人不知道该如何做时,才会产生压力。在蚂蚁金服,每个部门和团队都会根据公司的业务大图去订策略并执行。
谈定位,首先要清楚公司愿景。蚂蚁金服曾公开表示,将在7至8年内服务全球20亿用户。这20亿用户就是蚂蚁金服的梦想和目标,知识产权在其中应该发挥怎样的策略?是整个团队要思考并有答案的——我们要帮助业务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去实现服务全球20亿用户这一目标。
IPRdaily:结合您深耕知识产权行业20多年,拥有国外律师执照并处理过多起跨国案例的工作经验,您对于国内外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差异上有哪些看法?
Benjamin Bai:知识产权法律本身大同小异。中国民事诉讼法中有一个最基本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造成诉讼和举证责任门槛高。美国有证据开示制度,诉讼门槛低。同样的诉讼在欧洲或者德国,门槛也不高。中国法律体系下因为举证难,诉讼门槛高,导致许多诉讼无法进行。尤其在商业秘密保护这一方面,中国许多企业目前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解读蚂蚁区块链和专利保护难点
蚂蚁金服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但没有一件和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有关。
4月1日,蚂蚁技术实验室发布一款革命性产品——全球首款区块链喷漆Block 7,喷谁谁上链!
愚人节的这天已成为诸多互联网企业的营销盛宴。而根据蚂蚁实验室对区块链喷漆Block 7的介绍,这款产品更是颠覆了“碰瓷”的里程碑。
根据其介绍“司机将这款漆喷在车上,就能将汽车变成区块链上的节点,进而防止碰瓷、智能出行。”姑且不论这款产品短时间内能否面世,但蚂蚁金服向外界传达出的对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的创新落地或许值得期待。
如上图所示,蚂蚁技术实验室的区块链专利申请,没有一件与ICO有关。作为一家涉金融的技术公司,布局ICO虚拟货币专利是否情有可原,那为何如此明确立场?
“虚拟货币是区块链最早的应用场景,但蚂蚁金服对此毫无兴趣。”在Benjamin Bai看来“虚拟货币与蚂蚁金服的发展方向不一致。世界上有20%的群体是银行用户并享受优质服务,剩下80%的群体非银行用户或体验不佳。这80%的群体便是蚂蚁金服要服务的对象。区块链技术的魅力在于建立信任和透明度。从蚂蚁金服普惠金融的角度来看,为达到‘服务全球80%用户’这一目标,蚂蚁金服必须要依靠技术去触达这一群体。但是ICO不符合蚂蚁金服的技术愿景”
IPR daily: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区块链是什么?
Benjamin Bai:区块链非一项全新技术,它是P2P网络、加解密、分布式存储、共识算法等多项成熟技术组合后的一种创新型应用方式。区块链是比特币的技术基础,比特币是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案例。
从应用场景来看,如今这个时代,个人或机构只要有台电脑就可算作一个节点。后续还可将区块链放置在云端,用户只需在云端开个账户就能变为一个节点。由此可见,一个本是硬件的技术通过云端就成了虚拟事物。区块链3.0诞生以后,应当开始实现区块链的社会价值。但区块链由许多底层技术构成,常人对此很难理解,尤其是共识机制算法。但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巧妙结合,才诞生了区块链。
IPR daily:区块链技术难在哪些方面?
Benjamin Bai:区块链难在——用一个文字解释另一个难解文字。区块链是电子式分布式账本,但这是什么意思呢?分布式账本是指将同样的信息记载到不同账本,最关键之处在于它是“电子账本”看不见摸不着——采用分布式而去中心式的一种电子记载信息方法。
中心式记账方式就好比房产交易中心。A将房子卖给B,A必须去房产中心登记后才算有效,类似方式都可称之为中心式记账方式。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是基于比特币“我们无需有银行,我们互相公认”理论,直接跳过中心。
IPR daily:跳过“中间人”的交易,该如何证明每个人记得账是正确的?
Benjamin Bai:分布式记账是一种电子记载信息方法,它看不见摸不着,一定程度上会考验使用者对分布式记账方式的信任感。区块链是这样解决信任难题:
分布式记账是全网分布保存。大家都在记账,哪怕个别人丢失也不会造成损失;
分布式记账是多方共识记账。大家都认可后才会被记载,可防止篡改;
分布式记账是区块与区块之间通过数字指纹连接。区块与区块之间不能任意插入区块或篡改,如果要插入区块或篡改就导致电子指纹不吻合。
区块链多方共识记账是上述技术的关键所在,这要求至少需要四个用户(也叫节点)参与验证行为。基于区块链这些特性,信息一旦上链就可追溯,公信力极高。这些特性,可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
IPRdaily:根据您的判断,2018年区块链技术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Benjamin Bai:蚂蚁金服预测,2018年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如下4个方面:
从POC落地到实际商用系统;
出现第三代区块链技术架构;
进一步解决互信和隐私的矛盾;
实现跨链价值转移和数据交换。
IPRdaily:区块链的技术瓶颈是什么?蚂蚁金服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Benjamin Bai:区块链技术目前有三个技术瓶颈需要突破:
分布式账本中的隐私保护问题。目前蚂蚁金服在隐私保护-算法方面已有些突破。比如A给B转钱,通过技术手段我们不需要让大家知道A给B转钱的具体金额,但可以展示部分电子交易凭证。达到在不知道详细细节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完成计算和共识算法。其优点在于,一方面能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披露,同时能让大家解决共识算法问题。
非原生资产的上链处置问题。前面讲到,信息上链过程非常严格化,信息一旦上链基本不可篡改。但有些原始信息是在链外生成。以知识产权为例,如果有些版权或法例条文在上链之前内容有误,上链后会以讹传讹导致严重后果,也将造成外界对于区块链产生很大误解。针对非原生资产的上链处置问题,蚂蚁金服目前正在寻找可行方法。
链与链之间的互通问题。如果以四个用户(也叫节点)为一个区块链,如何将十个、百个或更多区块链实现互通互链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区块链的场景开拓和应用,最终需要解决链与链之间的互通。
目前,区块链被外界定义为比AI影响更为广泛的技术。但区块链技术同样有局限所在。Benjamin Bai认为,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账本中的隐私保护、多链平台间的互通以及非原生资产的上链处置问题中还有诸多难点需要攻克。
区块链技术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投资人和外界对此走势高度关注。但知识产权如果不能为之保驾护航,区块链企业在发展壮大途中是否会层层遇阻,隐患重重?
技术难点同样是专利保护难点。全球区块链技术目前面临大同小异的知识产权保护挑战。对于这项组合型新技术,各国职能机构保护态度不一,可借鉴案例同样不多。作为行业媒体,IPR daily同样关注区块链专利保护的发展。鉴于此,Benjamin Bai指出了几条实质性的问题。
IPRdaily:蚂蚁金服作为全球领先的区块链技术领跑者,不论在技术创新或是区块链专利上同样具备经验丰富的话语权。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在区块链专利申请上有哪些难点和心得?
Benjamin Bai:区块链有许多底层技术具备高难度和挑战性。但有例如隐私保护、平台架构、数据存储、共识机制等区块链技术作为专利保护的客体毫无争议。
以下三点是我认为专利保护最大的挑战所在:
纯粹算法应不应当受不受专利保护?美国最高法曾有案例认为——纯算法不受专利保护。欧洲对于纯算法的专利保护同样排除在外。区块链技术想要取得突破就必须在“纯算法”技术上取得突破,谁能突破算法技术,谁就能在区块链上引领技术发展。目前人工智能面临同样问题。算法同样是人工智能最精华的技术,目前只有在应用场景上的技术受专利保护。
纯粹信息格式。区块链实际上是一种新信息格式,但例如智能合约的结构设计或调用技术,专利保护也有挑战。
区块链纯商业模式保护,例如对音乐作品原创性存证。不单是在区块链应用时的问题,全世界对商业模式保护持不同看法。美国是视情况而定保护原则,欧洲是基本上不保护状态,而中国则在探索是否要加大保护力度。目前有许多的纯商业模式与区块链结合,对此应不应该保护?如何保护?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以上三点是对立法提出的一些思考,非专利代理人力所能及的范围。
知识产权法律专业前景可观
蚂蚁金服集团在全球享有威名,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进入一家巨头公司得以历练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
在采访即将结尾之际,IPR daily记者希望借此机会,就知识产权专业、科技公司发展前景等问题与Benjamin Bai进行简要交流。以期为有意愿步入科技和法律行业的读者和新人提供些许建议。
Benjamin Bai博士不吝赐教给予了几点倡导——年轻人不论步入什么类型的企业工作,知识产权法律专业都是前景可观,值得钻研的专业之一。同时,年轻人除了在校期间的扎实学习外,也应该提高自身对事情的感知能力。
IPRdaily:请问您怎么看待“知识产权法务官”这样的职务定位?
Benjamin Bai:我认为知识产权兼法务职务对企业而言最为正确。首先知识产权是法务职能,相关工作应该直接汇报给首席法务官,当然也有公司的首席知识产权法务官直接汇报CEO、CTO。知识产权团队不单一只负责知识产权诉讼、专利撰写等工作,更多的是涉及法务工作。其次知识产权团队不仅和技术、业务部门合作,也和法务同事合作。在涉及知识产权合同如何分配时,应该和法务同事一起解决。
知识产权和法务的关系千丝万缕。独立出来仅纯粹负责知识产权或专利的团队易被定位成非法务团队,而知识产权团队要支持技术和业务布局,应该懂技术懂业务还要超越技术和业务。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权法务部门不但要看到技术业务在做些什么,同时也要看到相应的法律挑战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IPRdaily:蚂蚁金服作为一家以技术为本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贯穿企业上下。其中,为了更准确把握技术研发部门的需求,IP团队在协作中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您觉得有哪些要素是双方部门一定要具备的?
Benjamin Bai:知识产权部门和技术部门时刻绑在一起。技术同事还没意识到需要申请专利时,知识产权团队就已经伴随左右。具备要素要求知识产权部门同事一定要懂技术,同时不断加强技术部门知识产权培训。技术部门对知识产权认知越高,对技术应当申请专利的意识则更准确。
IPRdaily:最后,结合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来者的身份,您有什么建议想要传教给步入法律行业或者科技行业的年轻学者?
Benjamin Bai:首先步入科技型公司一定要懂些技术并打下一个扎实的理工科基础;然后有一个更扎实的法律专业或者法律知识培训。
知识产权行业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从事的工作也非常有意义,我也曾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走这条路,但需要脚踏实地的走。最终,年轻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非常重要,这不是在学校里可以学到的,但首先要把该学的学好,然后提高自己对事情的感知能力。
最后,一知半解是成功最大的障碍。
下期预告:
“技术创新形成竞争优势”——专访趣链科技副总经理梁秀波博士
来 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专访人:梦婷君
编 辑:IPRdaily赵珍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推荐阅读
6月15日!IPCOC 2018中国知识产权商业化运营大会即将举办(议程)!
“投稿”请投邮箱“iprdaily@163.com”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cn 中文网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