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美中知识产权交流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14年3月,以连接各地知识产权精英和机构、为中美知识产权的交流和发展提供平台和机会为宗旨,从基金会投入运作以来,得到美中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大力支持和赞助。近日,IPR Daily对话美中知识产权交流发展基金会专利及其商标委员会联合主席团,为我们介绍基金会的活动宗旨、活动特色以及近期活动规划等。”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李梦 豆豆 王颖
Q
Camila - IPRDAILY:George、Wei、Jenn你们好。我是来自IPR Daily的Camila。很荣幸今天能与大家见面,同时感谢Demi安排了此次采访。
A
Demi:我是王德美,能得到这次机会真的倍感荣幸,记得上次接受IPR Daily采访还是2020年初,正值新冠疫情期间,当时,委员会甚至还没有成立。那时我定下的目标是组建一个专利和商标委员会,我现在非常高兴,今年所有联合主席均出席了本次采访。他们是我的英雄,他们帮助我、支持我、为我提供各种建议、协助我策划活动。
我最近读到了一句名言:如果你想快点走,那就独自出发;如果你想走得远,那么一定要和别人同行。我们基金会的发展完全符合这句话,我们的目标是走得更远。因此,我们努力吸纳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很珍惜这个采访的机会,IPR Daily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很荣幸与IPR Daily连续合作了三年。
Q
Camila - IPRDAILY:希望我们可以保持联系。我准备了一些问题,接下来请各位依次回答。请问基金会计划在今年和未来几年开展哪些大型活动呢?
A
George: 我叫George Likourezos。我和Wei Campbell一起担任小组委员会的联合主席,协助基金会以美国和中国专利法问题作为相关话题开展的活动。在过去的三四年里,我们已经举办了几次网络研讨会,邀请不同的嘉宾们参与会议、发表演讲或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我是Carter Deluca的合伙人,同时我也为位于纽约的UCLan Farrell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指导,我的专业是电气工程与计算机技术。
Wei:首先感谢George简单介绍了我们作为专利委员会联合主席所做的工作。我叫Wei Campbell,想再补充一点,George和我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我从事生命科学行业。为了涵盖尽可能多的不同行业,我们在寻找专家和演讲嘉宾时会尽量涉及各个领域。我的本职工作是剑桥市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制药公司的专利律师。
Jenn:大家好,我是基金会的商标委员会主席Jenn Whelan 。我与团队一起开发项目,并肩作战,旨在联合专业人士和企业,提供与美国商标相关的主题和网络研讨会的想法,以促进中美两国人士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此外,我是一家名为Ashland的公司的商标组合经理,在专利和商标方面都很有经验,但目前我只专注于商标。
Q
Camila - IPRDAILY:各位都提到你们组织并参加了基金会的网络研讨会。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情分享?
A
Jenn: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是我们一起庆祝农历新年的网络研讨会,我们请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奏家Ying Ying。
对于那些不在中国的人来说,每个人都非常高兴,大家聚在一起,体验中国文化的氛围非常不错,因此,这是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Demi:在Zoom会议期间,我也联系了弹奏古筝的大师,邀请她参与会议,会议上还学习了“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的中文,那次的会议非常有意思。
George:我们每月举办一次线上鸡尾酒酒会,让大家得以聚会、社交。我印象最深的其中一次酒会是,我们与一位号称“葡萄酒专家”的著名品酒师John Jackson进行了专题培训。
Q
Camila - IPRDAILY:我们得知在基金会的成立活动上有70名成员加入,那么到2023年目前为止,有多少会员呢?
A
Demi:我想专门谈谈这个,因为我认为我们基金会的框架相当独特。基金会不像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以下简称AIPPI)、知识产权所有者协会(IPO)、美国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这样的大型组织涉及广泛,我们只专注于美国和中国,但又不限于这两个国家。此外,我们希望保持现有的“小”规模。我注意到每当一个组织规模逐渐扩大时,沟通效率就会降低,很难迅速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而在基金会中,我们四个人定期举行委员会会议,发起的提案一致同意后,我们就会向前推进并实施,过程简单。
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曾经讨论过是否需要设计一个会员制度,但后来我们否决了这个提议,大家可能会觉得如果只参加在线会议没有多大价值,所以我们推迟了这个计划。但我们现在开始做赞助活动了,本质上我们是从律师事务所招募战略合作伙伴,召集来自中国公司或律师事务所的会员,我们称他们为战略合作伙伴,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和公司也以同样的方式称呼。尽管基金会现已有10,000名会员,但我们仍在讨论个人会员的可行性。这只是一个统计数据,但我们希望为加入我们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显著的优势,我们也将不断探索如何为每个会员提供更好的福利。
Q
Camila - IPRDAILY:鉴于中国的新冠疫情政策已经放宽,到目前为止,今年基金会是否主办过关于中美两国的活动?
A
George:作为一家基金会,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专门针对中美主题的活动来弥合中国知识产权专业人士与美国知识产权专业人士之间的差异。今年我们已经举办了一系列网络研讨会,为美国从业者介绍了中国的政策、实践和知识产权法规等相关信息。同时,我们也举办了针对中国从业者的网络研讨会,旨在介绍美国的知识产权政策和实践,研讨会涵盖了知识产权界各类相关话题。
我们计划今年年底在中国举办一次线下会议,为中美专业人士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结识人脉的平台,促进双方社交互动。我希望此次会议的举办有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我们可能在明年还会举办两次大会,一次在中国,一次在美国。不过我们将持续举办线上的网络研讨会,中美知识产权人士可以共同分享并讨论各种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话题。
Q
Camila - IPRDAILY:那么,网络研讨会的大多数参与者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
A
Demi:由于中美两国的时差,我们发现协调起来非常困难,大多数情况下,网络研讨会都在上午11点到12 点左右举行,这个时间对于中国的律师来说太晚了。正因为如此,我们与IPR Daily或其他组织合作,特别为中国受众量身定制网络研讨会时间。
Q
Camila - IPRDAILY:基金会成立了将近9年,截至目前,基金会取得了哪些成就?
A
Jenn:我们是第一个汇集美国和中国知识产权专家的组织,帮助企业将其知识产权在两国商业化。我认为这是基金会奠定基础的一项成就,我们正在完成一件伟大的事情。
尽管新冠疫情为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我们仍然能够将业内人士聚集在一起,互相传递信息、开展网络研讨会,保持基金会的稳定发展,我认为这是另一项成就。
George:基于Jenn所说,基金会作为一个专注于中美知识产权的组织,我们所做的所有活动幕后可能发生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观众与来自两个国家的从业者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于是我们通过搭建此类链接促进了大量网络业务的发展。每当来自中国的演讲人讨论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或实践,美国的演讲人也会加入。当大家需要建立关系、寻求建议,或交换不同公司之间商业交易的信息,他们就会想起这些演讲人。因此,我认为通过我们的工作,促进了两国业务、联系、知识转移以及商业发展。
Demi:以上大家都在谈论大远景,我想提供一些基金会具体独有的成就。首先,在过去三年中,我们组织了 47 场网络研讨会。我们的第二项成就是与世界各地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士建立联系。第三,我们与美国和中国的不同组织合作。还有一件令我倍感自豪的事是我们获得了新泽西州最高法院的批准,我们已经是一家官方认证的法学继续教育(Continuing Legal Education, 以下简称CLE)机构,美国的律师每年都必须获得CLE学分。
George:是的,每人每年必须修满 12 个学分。此外,我们也可以为在中国执业的律师提供学分。
Demi:CLE的规定非常严格,必须通过非常专业、具有实质性的内容积累,然后他们才能提供学分,美国律师每年必须获得12个学分,意味着律师们每年都需要学习知识产权新内容、新话题。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提交了各种材料,不断开展网络研讨会,终于,我们正式加入了新泽西州的 CLE,我非常自豪。
整个过程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最终我们得到了认可。比如,认证需要至少提交 6 份网络研讨会资料,并且每次都会要求提供演讲者的文件、议程等等不同的要求。
Q
Camila - IPRDAILY:所以成为CLE机构一定很难吧?
A
Demi:是的,像AIPPI,他们都有CLE。然而,我们只是一个刚刚成立3年的组织。现在每当我们举办网络研讨会时,我都可以骄傲的声称我们可以提供CLE学分。律师每年都需要获得学分,所以很多律师会加入我们。
Q
Camila - IPRDAILY:请问基金会在推动国际知识产权交流方面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吗?
A
Demi:我想说,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支持者是基金会最大的优势之一。我们的 LinkedIn 在全球范围内有 8,000 多人关注。此外,每当我们宣布举行活动或网络研讨会时,大家看到我们的活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都会来参加。我认为参与活动是任何交流或发展的先决条件。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宝贵,我们很幸运,每次活动都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参会,实现了基金会未来发展的目标。
George:我同意Demi的观点。基金会建立一个互相联结、相互了解的网络平台,并提高了中美知识产权专业人士之间的产权意识。如果某人的客户需要知识产权事务方面的帮助,他们可以通过基金会联系,或者直接联系他们通过基金会认识的人。因此,我认为这种意识和人际关系建立是我们可以为知识产权界提供的最大优势。
Wei:我的同事们都在重申一个主题,简而言之,我们是连接两国专业人士的桥梁。
Q
Camila - IPRDAILY:基金会能为中美企业提供哪些帮助?请举例说明。
A
Wei:由于分歧总是存在,因此建立中美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对于两国律师事务所和服务提供商彼此了解至关重要。基金会在其中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当常规律师事务所无法为案件提供有效信息时,可能会寻求基金会的指导和帮助。中美差异导致两国律所不知其所以然,出现沟通障碍。美国企业的许多诉讼都是在中国进行的,翻译也是影响起诉的一大因素,我记得在某次活动中基金会接触过一家提供翻译服务的公司,我们会向中美企业推荐,以合理的价格完成高质量的翻译工作。我认为这是基金会为美国企业提供的帮助之一。
Jenn:我想回到网络研讨会方面,研讨会内容丰富、具有教育意义,有助于企业制定战略。我们曾邀请过海关的官员演讲,演讲的内容大部分都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一次与会者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样,在基金会举办的会议中,参会者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交谈,互相交流知识产权经验。举个例子,曾经有参会者在沟通中得知如果在商标注册时同时使用英文和中文字符,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对于公司制定商标策略很有帮助。
Q
Camila - IPRDAILY:四位在知识产权领域都有很长时间的专业经验,大家认为全球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A
Demi:各个国家都有知识产权,但在不同国家,执法仍然是一个问题,因为有些国家的执法系统比较弱。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很多事情都可以改进。George、Wei 和 Jenn 可以继续补充。
Jenn: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从商标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举个例子,由于数字时代已经发展较为完善,我们需要留意的地方更多,要确保没有人侵犯知识产权,或者知识产权被侵权时能及时采取行动并进行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跟踪”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当有人侵权时,您可以更有效维权,但难点在于找出对方是否侵权。
Wei:在生物技术制药行业,我们经常讨论职业流动性,这是目前律师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与内部人力资源和在业律师合作?为了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我们对员工进行离职面谈和入职面谈,指导他们如何保护我们的机密数据和内部程序。这是我们一直在考虑并与其他律师沟通寻求建议的事情之一。
另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和知识产权。AI在药物研发领域影响极大,在版权和商标领域也是如此。据我所知,参议院人工智能小组委员会最近就人工智能和知识产权主题举行了听证会,讨论了许多新动向。因此,如何保护我们的人工智能相关发明是一个更值得深思与扩展的课题。
Q
Camila - IPRDAILY:基金会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
A
Demi:对于基金会来说,持续发展和交流将是我们未来前进的方向。首先,我们需要互相学习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惯例。大多数时候,我注意到美国律师每天的日程都很忙碌,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主要关注美国法律。然而,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我们本质上是通过基金会为他们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的最新动态需求的门或窗。近期,我们就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近期更新商标法修正案”的网络研讨会。
我的观点是,除了网络研讨会之外,我们还必须继续提供有价值的、有教育意义的项目,这不限于网络研讨会,还有线下活动。但是我不得不说,经过3年的发展,网络研讨会非常高效,线上交流可以大大减少律师的差旅费用,非常方便。但缺点是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社交部分,总的来说,有利有弊,所以未来我们计划两者兼顾。
Q
Camila - IPRDAILY:中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差异是否阻碍了两国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A
Demi:我认为没有。正是因为我们存在差异,信息交流和实践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互相学习,以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合作。这是我的观点。
Wei:我正在了解中国专利法制度,但我认为法律不是阻碍,我们只需要遵纪守法就可以了。
George:我同意。当我们与中国知识产权专业人士见面时,他们对保护客户利益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与我们一致,我们把彼此视为合作伙伴,相互帮助。基于当前的法律和政治环境,我们已经尽力为客户做到了最好。我们在保护客户权利和为客户或企业带来价值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
Q
Camila - IPRDAILY:您认为当前国际知识产权交流,尤其是中美知识产权交流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A
Demi:时间差可能是面临的挑战之一,但是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研讨会解决。我想说的是,文化差异可能是最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大多数中国年轻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他们的语言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美国和中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与工作方式上的差异。
Jenn:我认为一些技术平台也存在差异。因为中国和美国使用的平台不同,开展网络研讨会偶尔会出现技术问题,但这是一个随着时间可能会趋于一致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Q
Camila - IPRDAILY:今年基金会在中国举办活动的计划是什么?
A
Demi:希望新冠疫情后的航班能够尽快恢复正常,我们很期待去中国出差。未来我们希望与 IPR Daily 共同主办活动。目前我们计划每年定期去中国,或者每隔一年去一次。美国本地的律师想要与中国律师、内部法律顾问、公司面对面交流,他们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此次采访对于基金会来说至关重要。其次,我们确实希望以后有机会举办线下会议,目前计划美国一次,中国一次。第三,我们希望与不同的组织进行更多的合作。因为美国有几个组织,比如“IPO 知识产权所有者协会”和”AIPLA-美国知识产权律师协会”将共同举办网会和讲座,扩大基金会在美国影响力,更好的服务行业律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与许多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协会合作。
今年晚些时候,我们将采访6到8名知识产权律师。采访题为“知识产权律师背后的故事”。我们希望以个人层面介绍律师,因为现在我们都是从专业面了解彼此,就像George,他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专业的背后,是他真实的人生经历。我打算在 LinkedIn 上发布访谈内容,同时上传到UCIPF 的 YouTube频道,大家可以随时观看这些视频采访。同时今年我还会采访三位中国律师,同样发布到LinkedIn与YouTube,希望我们可以和IPR Daily合作。
我认为大家能看到律师工作之外的一面很有意思。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英雄,大家工作都很努力。但是,律师们职业生涯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基金会正在以这种巧妙的方式宣传律师。以上就是接下来基金会的活动计划。此外,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为初创公司开设更多的网络研讨会。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他们和成熟的大公司相比存在缺乏资源、预算有限等问题,我认为基金会的使命之一就是帮助小型企业发掘资源、制定知识产权策略,支持小型企业初创。
Q
Camila - IPRDAILY:太棒了。各位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
A
Demi:最后我想感谢一下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基金会非常感谢他们在过去的3年里的支持。没有他们,基金会就无法发展。在本次采访中,我想实名感谢下。
在中国,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知产前沿、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舜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他们每年都会为我们提供帮助。此外,我们还与其他律师事务所合作举办了网络研讨会,包括北京汇知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柳沈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中伦律师事务所、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事实上,金杜律师事务所在看到您两年前对我进行的采访后就联系了我。他们联系我后我们就开始合作了。所以在采访的最后,我代表基金会真诚地想向他们表达我的谢意。
在美国,我们要感谢 George 的公司 Carter Deluca,以及 Goodwin Procter、Fish & Richardson、Haug Partners LLP、Maccarter &English、Fross Zelnick、Finnegan、Venable、Tarter Krinsky & Drogin、Sunstein LLP、Wolf Greenfield、Rimon Law。希望未来我们可以组织更多的活动,邀请更多的赞助商,让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我们的口号:“Moving Forward”。自从我们成立这个组织并付诸行动后,最困难的三年已经渡过。我们得以生存下来,蓬勃发展。正如我在采访开始时所说,我们希望在未来与他人并肩,一起走得更远。
Camila - IPRDAILY:相信基金会未来一定会走向成功!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原标题:并肩同行得以行至远方——IPR Daily对话美中知识产权交流发展基金会)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李梦 豆豆 王颖
编辑:IPRdaily赵甄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并肩同行得以行至远方——IPR Daily对话美中知识产权交流发展基金会(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