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将从专利实务的角度出发,分析‘主动修改’、‘答审修改’和‘无效修改’三种修改方式,探讨其法律约束与实践操作技巧。”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黄小栋
在发明专利的申请与授权过程中,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修改不仅能提高专利的授权可能性,还能在专利遭遇无效挑战时增强其有效性。本文将从专利实务的角度出发,分析“主动修改”、“答审修改”和“无效修改”三种修改方式,探讨其法律约束与实践操作技巧。
一、主动修改:优化技术方案与合法性边界
1. 主动修改的概述
主动修改指的是专利申请人在提交实质审查请求时,或在收到“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通知书”后的三个月内,根据自身需求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的修改。此时,专利申请尚未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申请人可以在较为宽松的框架下调整技术方案。
2. 修改原则:不超范围
尽管主动修改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但《专利法》第33条明确规定,修改内容不得超出原始申请文件的公开范围。因此,修改后的内容必须能够从原始说明书和附图中找到支持,否则将被视为新增技术内容,无法获得认可。在进行主动修改时,申请人可对权利要求进行删减、重写或优化,但这些修改必须基于原始文献中的公开内容。
二、答审修改:根据审查意见调整权利要求
1. 答审修改的概述
答审修改是指专利申请人在收到审查员的审查意见后,根据审查员的要求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的修改。与主动修改不同,答审修改要求逐条回应审查意见,确保修改后的专利申请能够满足审查员的审查标准。
2. 修改原则:不超范围且避免增加审查负担
答审修改必须严格遵守《专利法》第33条的要求,即修改内容不得超出原始申请文件的公开范围。此外,申请人应避免增加审查员的额外工作负担。例如,新增独立权利要求可能会导致审查员重新检索,从而增加审查工作量;而删除核心技术特征则可能使审查员重新评估发明的创造性,从而加重审查负担。因此,申请人应精简修改并精准回应审查意见,以提高审查效率,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量。
三、无效修改:应对无效宣告的权利要求精简
1. 无效修改的概述
无效修改指的是在专利被提起无效宣告后,专利权人根据无效理由或合议组的缺陷对专利文件进行的修改。在无效阶段,专利权人可以修改权利要求书,但不得扩大原专利的保护范围。
2. 修改原则:缩小范围以应对无效挑战
在无效阶段,专利文件的修改受到严格限制,修改只能局限于权利要求的调整。修改必须针对无效宣告的理由进行,方式包括删除权利要求、删除技术方案、合并权利要求或进一步限定技术特征。无效阶段的修改不能扩大原专利的保护范围,否则可能会破坏公众对专利的合理预期,也可能影响市场竞争和第三方投资决策。因此,专利权人在修改时应遵循合理性和公平性原则,确保专利权的稳定性,并保护公众的合法利益。
四、结语
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贯穿专利的全生命周期,需根据授权前景、市场布局与无效风险进行动态调整。主动修改阶段的技术方案优化与权利要求的分层布局,为后续无效阶段的修改提供防御基础;答审修改时精准回应审查意见,有效降低授权障碍;而无效修改则通过精简与限定权利要求,维护专利的稳定性与有效性。三者环环相扣,实务中需要从前瞻性视角进行统筹规划:既要在授权阶段为专利权稳定打下基础,也要在维权阶段为应对无效挑战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法律框架内最大化专利的商业价值与技术保护强度。
黄小栋作者专栏
1、企业新战略:专利布局与波特五力模型的融合
2、黄小栋:专利策略之技术驱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
3、60秒商标取名:AI释放创意潜能
4、浅析专利创造性中的“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
5、创造性评价中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新审查指南的实践指导
6、专利创造性评判三步法的基本逻辑
7、发明专利指标的逐步提升:科创板四次修订全解析
8、数据知识产权的定义与应用
9、杜邦指控中国企业侵犯Tyvek®专利权,“养猪杀猪”策略引发行业反
10、没有死磕精神,别谈专利答复
(原标题:浅析发明专利修改的三大方式:主动修改、答审修改与无效修改)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黄小栋
编辑:IPRdaily赵甄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浅析发明专利修改的三大方式:主动修改、答审修改与无效修改(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