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产业
行业
案例
投稿
诉讼
招聘
TOP100
政策
国际视野
人物
许可交易
深度
专题
活动
湾区IP动态
职场
商标
Oversea
晨报
董图
公司
审查员说
法官说
首席知识产权官
G40领袖
机构
企业
专利
律所
为新质生产力助力-关于专利挖掘的思考
为新质生产力助力-关于专利挖掘的思考

摘要: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黄腾飞


目前各行业最大难题是什么,大部分的答案是同质化。如何克服同质化?国家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思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基于这种思路,企业需要在保证产品和服务品质的前提下,加入创新,以产生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


那要如何加入创新呢?一些行业以实际行动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引入新技术。以AI技术为例,自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面世以来,很多企业都选择了以AI替代人工的方式拥抱新技术,并且成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应该说引入新技术本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特征,但问题是引入这些新技术就能摆脱同质化吗?

诸位试想所有的企业买着差不多的模型,使着差不多的数据库提供的差不多的训练集,输入差不多的提示词,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没错,所谓的拥抱新技术,终究还是难逃同质化的厄运。

那么问题出在哪?众所周知,企业以盈利为第一要务。因此,所有的研发思路、生产模式、组织框架和运营策略全都是以盈利为中心展开的。而盈利之法无外乎降本增效。降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模仿,模仿,还是模仿。而模仿之路的终点便是同质化。

笔者姑且将这种以盈利为中心的想法称之盈利思维,这种盈利思维不仅会将企业引向同质化的“绝路”,还会造成企业“无新可创”。笔者的客户是一家上市公司,客户无奈地表示:“虽然我们是一家科技型公司,但我们通常会和甲方签定一个三年或五年的协议。协议中对相应的服务和产品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意味我们在三年或五年之内不需要对产品和服务做出改进。因此,虽然我们很想创新,却无新可创。”显然,盈利思维束缚了这家企业创新的手脚。

因此目前同质化的症结在于企业受制于盈利思维,难以将创新这一思维方式主动引入到研发和生产中。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了引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要素,以表示自己在“创新”。在笔者看来,这实属无奈之举。

盈利为企业立身之本,笔者无意让企业放弃盈利思维,只是觉得在秉持盈利的同时,还要在创新上有所建树,才能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打破同质化的僵局。那该如何让企业在创新上所有建树?笔者认为专利挖掘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专利挖掘的核心是确定发明点,而确定发明点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明确技术方案;第二步评估方案的创造性;第三步,根据方案的创造性确定发明点。第二步可以帮助企业对技术方案的创造性树立正确的认知为第三步奠定基础,而第三步则是打破同质化僵局的关键。

先说第二步,现实中很多企业对创造性有一种错觉:只要自己用了一个新技术,自己之前没用过也没发现市面上有人用过,就觉得很有创造性。产生这种错觉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所谓的创造性只是和以前的自己比,或者和所谓的竞争对手比,但这些都不是从技术的角度去理解创造性。创造性的体现应该是和现有技术比,现有技术指已公开的所有可查询到的技术,而不是和自己之前的技术方案比,更不是和某一家企业的技术现状比。真正的创新是新技术和已有的体系形成一种特质,这种特质是不容易再现的,这种不容易再现的特质才能打破同质化的僵局。前文所说的引入AI技术就不具备这种特质,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引入AI技术,而随着引入AI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最后还会回到同质化。所以引入新技术,固然是一种创新的表现,但无法帮助企业走出同质化。因此,企业需要借助专利挖掘来正确地认知技术方案的创造性,为打破同质化僵局奠定基础。

再说第三步,具备创造性的方案我们称之为发明点,此时得到的发明点还不能称为技术优势,暂时称之为技术特点。基于这个技术特点,企业应该去分析自己的技术特点到底能否实现自己的市场目标。例如,基于这一特点企业能否实现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如果能,该技术特点就是企业的技术优势,下一步企业应规划如何将该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从而搭建一条创新之路。如果不能,说明现有的方案是有缺陷的,那企业可以找到相应对策去克服这些缺陷,从而找到下一步的研发方向,进而快速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由此可知,专利挖掘可以让企业更好地明确自己的技术优势,然后再将技术优势转换成市场优势,进而打破同质化的僵局。

回到我们前面提出盈利思维下的两个问题:问题1,模仿的困境。问题2,无新可创。

针对问题1,企业在选择模仿时,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这意味着模仿得到方案会和原方案有很多不同。从这些不同之处中,提取技术方案,再从这些方案中寻找创新点和不足,从而形成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针对问题2,虽然签的是长期的合同,但企业还可以从现有的服务和产品中提取技术方案,然后从中找到相应的发明点和不足,以便于为续签和开拓新客户储备新技术,这样也可以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之路。

创新,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又是企业突破盈利思维、避免同质化的法宝。因此企业应该以盈利思维为正,创新思维为奇,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在创新之路上,企业需要借助专利挖掘不断认知创新,寻找创新,进而形成技术优势,最终用技术优势走出同质化的泥沼。

以上是笔者基于自身经历的个人思考,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周之处还请各位前辈和同仁多多包涵。


(原标题:为新质生产力助力-关于专利挖掘的思考)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黄腾飞

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为新质生产力助力-关于专利挖掘的思考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为新质生产力助力-关于专利挖掘的思考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

发布时间为

本文来自IPRdaily.com IPRdaily.com中文网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ADC药物成战场,艾伯维再掀商业秘密诉讼战
报名!2025京成知识产权圆桌会议报名通道已开启
意犹未尽猜你喜欢